中国通信塔:从“通信支柱”到“数字灯塔”
一、中国通信塔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1986 年,秦皇岛调试完成我国第一座移动通信基站,这一标志性事件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中国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烈焰。仅仅一年后,1987 年广州建成第一个无线基站,正式宣告我国进入移动通信时代。
当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通信服务提出了迫切需求。在广东,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经贸往来频繁,对公共通信服务的及时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广州市市长叶选平敏锐地察觉到移动通信的重要性,在筹备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时,明确提出广州市邮电部门必须在六运会前开通移动电话业务。
邮电部门迅速行动,经过精心选址,确定了广州市中心越秀区的西德胜、天河邮电大楼、黄埔开发区作为第一期基站的建设地点。这里地势高,非常适合提升信号覆盖。在技术选择上,经过多方研究讨论,最终选定了英国的 TACS 制式,并选择了瑞典爱立信作为设备供应厂商。然而,资金问题成为了项目推进的一大挑战。当时国家财政紧张,邮电系统找中央要投资却未能如愿。后来,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从中国香港 CSL 公司借了 500 万美元无息贷款,再从其他银行拼凑资金,才凑齐了首期合同资金。
项目施工过程中,困难重重。由于我国当时在移动通信建设方面毫无经验,所有工作都只能由邮电员工自己摸索完成。他们在偏僻的机房里,面对爱立信专家严格的技术要求,如馈线拉直、弯曲度等规定,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西德胜、天河邮电机楼、黄埔开发区首批三个基站主设备的安装调测、跳线、传输对通等工作。
1987 年 11 月 18 日,广州在全国率先开通第一个模拟蜂窝 TACS 网络系统交换局,当天,全国首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通过西德胜基站成功打通。这个系统拥有 1 个交换局,3 个基地站,可容纳 1200 个用户。交换机房里,工作人员们紧张而兴奋地忙碌着,他们见证了中国通信史上的这一重要时刻。基站开通的是 450MHz 网络,8 个信道、8 个载波,功率开得很大,一个信道 40 瓦,可覆盖范围达到 20 多公里,远到鼎湖山、南沙海港都可以打电话。
11 月 20 日,在第六届全运会的开幕式上,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叶选平接通了蜂窝移动电话,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神州第一波”。中国第一位手机正式用户徐峰也在此时诞生,他在广州办理了手机开户手续,号码是 901088。当时他押了一张 2 万元的支票,拿走了一台日本 NEC 公司生产的模拟手机,进口价格 1350 美元,卖出价是 12000 元。
中国第一座基站的建成,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巨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加快了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步伐,借鉴广东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陆续开通移动通信网络,掀起了建设移动通信基站的热潮。
二、通信塔建设的加速与规模扩张
从 1986 年到 2018 年,我国通信塔建设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加速与规模扩张。在这三十多年间,我国通信基站数量从最初的 1 个增长到约 640 万个,覆盖数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通信网络技术也不断升级,从 1G 到 4G,再到 5G 时代,我国更是取得了全球行业领军地位。
1986 年我国第一座移动通信基站在秦皇岛调试完成,开启了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之路。此后,通信基站建设逐步推进,到 2018 年,我国已建成约 640 万个移动通信基站。这一巨大的数量增长,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通信服务的迫切需求。
在通信网络技术升级方面,我国经历了 1G 到 4G 的发展历程,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2019 年 6 月,工信部发放 5G 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 5G 时代。5G 建设加速推进,全国多个地市陆续开通首个 5G 基站。例如,2017 年 6 月 24 日,广东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广州大学城建成全国首个 5G 基站;2018 年 11 月 16 日,海南海口开通海南首个 5G 基站。
5G 商用以来,中国铁塔已累计承建 5G 基站建设项目超过 250 万个,约占全球 50% 以上,95% 以上通过共享存量站址实现。这不仅大大降低了 5G 网络建设成本,还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5G 基站建设也推动了通信网络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向农村延伸,助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也制定了 5G 基站建设进度时间表。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 5G 网络部署进度明显更快。以广州为例,2019 年计划完成不低于 2 万个 5G 基站的目标,是所有城市中 5G 基站数量最多的一个。目前,各大城市 5G 建设热火朝天,基本上都要求在明年或者后年就能够实现重点区域 5G 网络全覆盖。
随着 5G 基站建设的加速,我国 5G 用户规模也在持续扩张。截至 2024 年我国 5G 用户达到 9.27 亿人,占全球 5G 用户数的 49.6%。5G 基站总数也在不断增加,2024 年上半年,5G 基站总数达 391.7 万个,比 2023 年末净增 54 万个。全国 5G 基站建设密度不断提高,截至 2023 年底,全国 5G 基站建设密度约为 24 个 / 万人。
从区域竞争来看,我国 5G 基站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广东省 5G 基站建设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已建成 5G 基站总数量超 35 万个。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南等省的 5G 基站建设数也均超过 20 万个。
在企业竞争方面,中国 5G 基站市场竞争派系主要包括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小基站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和大唐移动是中国运营商 5G 基站核心供应商;京信通信、中信科移动等企业凭借 5G 基站产业链布局技术、规模优势布局小基站业务;电信运营商是 5G 基站主要承建方,目前三大运营商是建设主力。
我国通信塔建设的加速与规模扩张,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通信保障,也为我国在全球通信领域赢得了领先地位。未来,随着 5G 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通信塔建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中国铁塔的成立与共建共享模式
2014 年,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一举措有着深刻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在我国通信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中国铁塔应运而生。
中国铁塔的成立,推动了通信行业共建共享模式的发展。一方面,加强了规划统筹。与各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全面签订合作协议,对铁塔、机房等基站配套设施以及重点场所室内分布系统进行统筹规划,使通信设施建设与地方规划和其他公用设施规划更好地衔接。另一方面,提升了建设效率。建立完善需求对接、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机制流程,定期沟通对接,协商解决选址、入场等建设难题,加快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此外,还降低了成本。通过共享存量站址,95% 以上的 5G 基站建设得以实现,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
中国铁塔成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5G 商用以来,已累计承建 5G 基站建设项目超过 250 万个,约占全球 50% 以上,助力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同时,推动了通信网络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延伸,缩小了东西部、城市与农村的 “数字鸿沟”,助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在高铁地铁公网覆盖、重点场所室内覆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总里程超 3.9 万千米,覆盖面积超 80 亿平方米。
此外,中国铁塔还加快了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分别在雄安、南京、天津、郑州、杭州、成都组建 6 个科技创新中心,聚焦 10 多个科技创新领域、80 多项重点攻关任务,持续加大对 5G-A、6G、边缘算力网络、视频 AI 算法、能源互联网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通过 “一码到底” 推动供应链、产业链管理机制变革,有效缩减结算周期、减少供应商资金压力。
中国铁塔的共建共享模式不仅为通信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例如,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中国铁塔积极推进 “多杆合一”、“一杆多用” 等站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长征文化公园信息化建设做好支撑。同时,中国铁塔还将 “通信塔” 与 “社会塔” 相互转变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落地,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四、5G 时代通信塔的新突破
5G 商用以来,中国铁塔在 5G 基站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铁塔累计承建 5G 基站建设项目超过 250 万个,约占全球 50% 以上,其中 95% 以上通过共享存量站址实现。这种建设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在承建数量方面,如此庞大的建设规模为我国 5G 网络的快速覆盖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 5G 网络服务。
共享存量站址的实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中国铁塔拥有庞大的存量站址资源,总数已经超过 210 万个。通过将 5G 基站建设与存量站址资源相结合,实现了塔、机房、传输、电力等综合共享,以及社会资源与通信资源跨行业共享。例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5G 基站有的是用废弃的烟囱改造,有的是用广告牌改造;在贵阳数博大道与金融城交汇处,通过改造铁塔和机柜,以及采用电池自动调节、智能削峰、太阳能备电等手段,解决了市电改造和电源扩容、备电问题,还吸引了广电的物联网设备进驻。此外,中国铁塔还积极与电网公司合作,实现电力塔与通信塔的共享,如南京铁塔与南京电力合作,将电力塔变为通信塔,解决了建站选址难题,同时共享建设成本下降超过 90%。
在降低建设成本方面,共享存量站址大大减少了重复建设的投入。新建铁塔共享率从 14% 大幅提升到近 90%,相当于少建铁塔 72 万座,节约了约 1300 亿元投资和 3.7 万亩土地等社会资源。例如,在广东,中国铁塔通过联合共享创新,破解技术难题,掌握了以共享社会资源、共享市政、共享交通、共享电力、房企合作五方面为抓手,提供低成本优服务的综合化覆盖方案。在广州花城广场,中国铁塔充分利用市政灯杆、视频监控杆等社会资源,实现微站建设 100% 共享社会资源,与传统方案相比覆盖效果更优,同时节约投资约 40%。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通过共享杆塔、电力引入和线槽资源,节约超 50% 建设费用,节省投资约 2000 万元。此外,中国铁塔还创新性地对通信塔开展了系统性风洞实验研究,该研究成果可使新建铁塔造价普遍降低约 10%,百万座存量铁塔资源的挂载能力普遍提升约 30%。
在缩短建设周期方面,共享存量站址使得 5G 基站建设能够更快地推进。例如,在南沙大桥,中国铁塔统筹各方资源,全量获取大桥路灯杆、龙门架、桥墩柱体等社会资源建站,并共享大桥内管道、电力等资源,建设周期只用了 90 天,5G 与大桥同步开通。在江苏五峰山长江大桥,中国铁塔将 5G 通讯基站直接架设在电力塔上,在确保达到预期覆盖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站点维护成本,也缩短了建设周期。
中国铁塔的 5G 基站建设不仅推动了通信网络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延伸,助力网络扶贫和数字乡村建设,还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未来,随着 5G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铁塔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从通信塔到数字塔的转变
中国铁塔将 “通信塔” 升级为 “数字塔” 的过程,是其在数字时代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的生动体现。
2019 年 6 月,中国铁塔成立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开启了从传统通信塔向数字塔转变的新征程。其业务主要分为 “铁塔共享”“铁塔视联”“铁塔智算” 三大类。
铁塔共享依托铁塔遍布全国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杆塔、机房的配套资源社会化共享服务。例如,在广州临江大道绿化带,加载在通信铁塔上的环境监控设备以及带有通信基站、路灯照明和广告发布功能的多功能智慧杆,都是铁塔共享的具体实践。
铁塔视联则是加快 “通信塔” 向 “数字塔” 升级的关键举措。铁塔视联以 “中国铁塔中高点视频监控能力” 为基础,打造全国统一平台的标准化产品。目前已广泛服务于林业、水利、环保、国土、农业等多个行业。如与国家地震局合作建设地震烈度与预警监控系统;与国家林草局合作开展森林草原防火监控;与农业农村部合作沿长江建设渔政执法系统服务长江十年禁渔;与水利部合作开展河湖水利监控等。在地方上,浙江立足站址机房的资源禀赋,开展边缘算力组网等工作,服务千行百业的视频监管需求;安徽依托铁塔视联平台集成 AI 智能算法,结合自身高点资源优势,实现对乡村的智慧监管。此外,宁波铁塔利用遍布全市的中高位铁塔等资源,构建 “空天地人” 一体化 “多感合一” 感知体系,变 “通信塔” 为 “数字塔”,为国土、林业等 11 个国计民生行业注智赋能,打造了森林智保、秸秆禁烧、渔政智保等行业应用产品,还在全市沿江岸线铁塔站址布设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为渔政禁捕执法装配 “千里眼”“智慧脑”。石湖荡镇城运中心借助铁塔基站高点位优势,引入 AI 智能算法,探索智能感知巡查新模式,让技术更好地为城市运行与社会治理服务。长沙铁塔的 “视联平台” 凭借高清晰度、广覆盖和快速响应的特点,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得力助手,在国土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秸秆禁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铁塔智算作为新兴业务,与铁塔共享、铁塔视联相结合,为多个行业赋能。在 ICT 展区,北京铁塔展示了 “铁塔共享”“铁塔视联”“铁塔智算” 的成果,围绕视觉感知、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数字化需求,展示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以及林草防火监控、大气污染网格化监管、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及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等系统。
中国铁塔通过成立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开展 “铁塔共享”“铁塔视联”“铁塔智算” 业务,成功将 “通信塔” 升级为 “数字塔”,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中国通信塔的责任担当
中国铁塔在偏远地区网络覆盖、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
在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方面,中国铁塔积极协助建设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例如,阿巴嘎旗 2024 年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基站建设顺利竣工,为全旗偏远牧区和边境地区网络覆盖带来新机遇。2024 年,阿巴嘎旗争取到电信普遍服务基站 7 座,涉及 5 个苏木镇、7 个嘎查,总投资 505 万元。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当地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解决塔基占地问题,督促承建企业攻坚克难,派专人监督调度,精心制定建设方案和时间表。尽管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如吉日嘎嘎查基站选址位置位于山顶,材料购买难、交通运输难、用水难、施工难等,但历时 46 天终于完成建设。该项目建成后,新增信号覆盖面积达 549.5 平方公里,覆盖牧民户数为 220 户,为牧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克塞县工信局积极开展 2024 年度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对拟建基站建设位置进行核准。工作组深入牧区、矿区、重要交通沿线实地踏勘,核准了今年拟建的 3 个基站建设位置,并根据地形特点和实际覆盖需求进行精确调整,为今年基站建设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县工信局将积极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稳步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落实,为乡村牧区振兴贡献力量。
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中国铁塔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开幕式通信和供电保障任务。中国铁塔将保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十五个 “零” 工作目标,开启 “八最” 模式,全力以赴。构建全国一盘棋协同保障体系,成立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和服务及供电保障专项工作组,打造全方位保障体系。针对开、闭幕式及赛事场馆落实 “馆长制”,确保各环节、各点位责任到人、闭环推进;组建党员攻坚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同时,做深做细预案,做牢做实具体工作,做好后勤支撑和关心慰问。中国铁塔首次实现通信企业承担重大活动的通信和供电 “双重” 保障任务,承担成都大运会通信服务保障和开闭幕式演出主供电保障及赛事场馆应急备电保障重任。大运会 5G 网络建设实现了新建基站的 100% 共享,为大运会开幕式建立的 “孤岛式” 微电网,采用 “三路独立电源 + 双电源换 + UPS 不间断电源” 方案,预计每天最大发电量为 60 万度,相当于 10 万人口县城居民一天的用电量,完成保障任务后还将投入到城市居民用电供应中。此外,中国铁塔搭建 “大运会数智化保障中心” 系统,实现一体化的故障主动防御管理,与通信保障相关部门共享,全面提升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在通信扶贫方面,中国铁塔在毕节大山深处 68 天建成 958 个通信基站,持续推进通信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毕节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为抓手,实现了行政村 4G 网络和光纤网络,以及 30 户以上自然村 4G 网络全覆盖。在建设过程中,创新建设方案,降低总体成本,克服物料搬运等困难,采取 “双日调度” 方式,建立进度共享、质量共管、困难共克的工作机制,最终完成建设任务。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打通了农村网络通道,助推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共享。
在高铁网络覆盖方面,中国铁塔助力 “世界首条山区高铁” 成贵高铁实现全线高速移动宽带网络全覆盖。中国铁塔牵头统筹三家运营商与高铁主体工程 “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建成 544 座宏基站、187 段隧道内分布式基站系统、293 座场坪站,实现全线 2G/3G/4G 信号全覆盖,并为 5G 网络覆盖充分预留资源。中国铁塔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充分共享资源,降本增效显著;因地制宜创新施策,解决建站困难;将通信用电需求提前纳入铁路电力设计。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固原铁塔以 “服务数字固原、助力乡村振兴” 为出发点,解决偏远地区网络信号覆盖难题。积极对接政府,获得政策支持,将普遍服务站址纳入 “十四五” 国土空间规划;主动拜访客户,协同降本攻坚,成立电普服务攻坚小组;强化项目管理,创新建设方案,认真制定项目实施计划,采用低成本塔型,提前完成交付。